周國平2019-07-06 11:25:03
壹心理創作者 | Ada
01
為什麼你的快樂越來越少了
不知什麼時候起,快樂成為了現代人的奢侈品,快樂彷彿隨時間流逝了。
奇葩説裏有一期關於快樂的辯題,蔡康永提到,小時候你會因為很多事情感到快樂,比如第一次吃冰淇淋、第一次滑冰、第一次看電影……都能給你帶來莫大的驚喜。
而長大之後,即使是做新奇的事,我們能感受到快樂也越來越少了。
同樣是吃了冰淇淋,吃了你也沒有高興,你摸摸自己腰上的肥肉,責罵自己沒有自控力;
同樣是滑冰,你不再對溜冰場感到新奇,而是抱怨自己四肢不協調,怎麼學都學不會;
同樣是看電影,你更在意為什麼別人成雙入隊看電影,而你卻自己孤身一人……
看起來物質享受多了,精神收穫卻少了;擁有的比以前多,快樂卻比之前少了;事業比以前好了,心裏的空洞卻越來越大。
心理學專家柏燕誼曾説過,“我們或許會感覺到一切都有,可是唯獨內心仍然惶恐焦慮”。
那麼到底,是什麼殺死了你的快樂?
02
你的不快樂
可能源於這個思維慣性
心理學認為,一個人長期不快樂,表面上看,是受到焦慮、抑鬱、憤怒等負面情緒影響。
而實際上,這是被潛意識中的消極思維模式“操控”了。
林青霞在19歲拍了《窗外》之後,風光無限,爆紅兩岸三地。
1972年至1979年的七年時間,林青霞拍了55部戲。她曾在回憶道:
“第一部電影在香港上映時,我一夕成名,成了明星,從此以後我不斷工作……”
一夜爆紅後,林青霞的邀約蜂擁而至,但多年後她卻回憶到,這段時間她最大的感受是——“身心俱疲”。
即使風光無限,即使劇本接到手軟,即使被奉為人人羨慕的“女神”,在光鮮的外表之下,她更多的是不快樂。
她總覺得自己演技青澀,認為自己不夠好,對自己不滿意,也不認可,反覆出演瓊瑤女主也感到疲倦,長期處於低落的她,最後忍無可忍,乾脆逃離到加州休養。
在今天看來,這段時間的林青霞,其實是陷入了“自我批判”的消極思維模式中。
陷入這種思維模式的人,往往只沉溺於自己不完美,長時間的對內攻擊,嚴重的話造成低自尊心理。
他們並不是真的不夠優秀,而是看不到自己的優秀。
除了“自我批判”之外,消極思維模式還存在“順從退讓”“完美主義”“敏感依賴”……等8種不同的類型,在這些思維模式下的你,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:
與人交往不敢打開心扉,常常感到不安,敏感脆弱,很容易受傷
追求完美,常常感覺自己比不上別人,導致你嚴重缺乏自信心
習慣退讓討好,在親密關係裏習慣委屈自己,忍氣吞聲,經常遇上渣男
這樣的你,備受煎熬,長期陷在負面情緒的泥沼中,卻從來沒覺察到自己被哪種模式操控,想改變當然只能是無從下手,自己活得很累,也讓身邊的人折騰。
更要命的是,如果作為女人,特別成為母親後,還會讓這種消極思維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。
張愛玲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人。張愛玲回憶母親時説:“她才醒來總是不甚快樂的,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。”
她性格急躁又嚴苛,情緒非常不穩定,對子女追求完美,這樣的母親,讓張愛玲對她又愛又恨,也養成了她悲觀又敏感的性格。母親給她的陰影,她到晚年都不能釋懷。
潛意識中潛藏的消極思維模式,如一種病症一般,壓垮自己,也危害家人和朋友。
只有覺察和看見,才是改變的開始。
到底是什麼殺死了你的快樂?潛意識中究竟是哪種消極思維模式“操控”了你?你還有什麼方法擺脱和改變嗎?
我們聯合壹心理,向你推薦「消極思維模式評估」,本次測試將從
自我批判、順從退讓等8個維度判斷出你思維誤區
解析16種結果的哪一種消極思維模式對你影響最大
專業心理報告為你提供建議,幫助你用更加柔和的態度面對生活
-消極思維模式評估-
測評體驗價:14.9元
測試題:65 題丨報告頁:13頁
購買的測評保存在菜單欄【我的測評】
▼
↑掃描 二維碼 馬上參與測試↑
-你將獲得什麼-
「以下展示報告部分內容」
01丨找到你不快樂的根源
02丨深度剖析你的思維模式
03丨分析你消極思維形成的原因
04丨為你提供專業的提升建議
-部分用户反饋-
▽▽▽
↓ 點擊閲讀原文開始測測你的消極思維模式
朋友會在“發現-看一看”看到你“在看”的內容